研究

R/e/s/e/a/r/c/h

山城韵味 | 重庆市山城步道专项规划实践

发表时间:2021-01-08



近期,复旦大学空间规划研究中心、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、《城乡规划》杂志社联合举办题为《从“蓝图”到实践——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创新升级》(点击标题,了解概况)的研讨活动,通过分析国土空间规划、智慧城市建设、可持续生态发展的优秀案例,探讨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的思路和方法。


本次线上学术交流活动得到了来自全国7大区域、16家省市规划院的积极参与。相关文章将在接下来的1个月内陆续发布,本文为该系列第10篇内容。




研讨活动参与单位:重庆市规划设计院研究院




一、规划背景



重庆是著名的山水之城,山城步道作为城市慢行系统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,自古以来就是市民生活、出行的重要空间载体,得到了古今文人墨客高度的文化认同,深受百姓喜爱。


摄图网_500726797_banner_重庆城市日落傍晚风光(非企业商用).jpg


近年来,第三步道、虎头岩步道等项目相继实施,得到了市民的广泛认同和游客的青睐,但仍存在一些问题。


从系统上来看:



一是步道网络不健全,部分地区绕行严重,步行与轨道、公交站点的“最后500米”联系差;


二是部分步道沿线体验感差,功能单一,缺少有活力的交往空间;


三是与自然山水资源衔接不紧密;

四是对步道内涵及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不充分。



从步行环境来看,存在步行空间被侵占,步道不连续、缺少避暑设施、过街不方便、与轨道站衔接不畅等问题百姓反馈较多。从管理机制来看,空间统筹不够、建设标准不一、管理运营多头低效等问题也较为突出。


为落实市委、市政府关于保障、改善民生工作,提升城市品质的工作部署,《重庆市城市提升行动计划》提出打造山城步道特色品牌(包括街巷步道、滨江步道和山林步道三种类型),完善重庆特色慢行系统,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《重庆市主城区山城步道专项规划》,首次从系统化、标准化、特色化的视角开展了相关工作,探索山地城市步行系统的构建方法。



二、规划构思和主要内容



规划立足于解决群众身边的步行出行生活不便等问题,对现有绿道、健身登山步道、部分有条件的人行道等进行整合,串联自然人文资源及山城江城系列特色要素,将山城步道打造成为绿色出行便民道、山水游憩休闲道、乡愁记忆人文道、城市体验风景道,成为演绎城市年轮、传承城市人文、方便市民出行、丰富市民生活、彰显山水特色的重要空间载体,最终形成覆盖全域、蓝绿交织、全民共享的步行网络。


在体系上,分为骨架型与毛细血管型两个层级,规划对“一轴、四山、五城、七廊”3960公里骨架型步道进行了具体空间布局及设施完善,对毛细血管型山城步道提出了具体规划要求,指导各区下步工作开展。


在类型上,分为街巷步道、滨江步道、山林步道三种类型,根据三种类型步道的不同主导服务功能、资源禀赋和现状问题,提出了19项规划指引。


为了突出重点,强化特色,有效的指导实施,规划对60条市级重点特色步编制了分线导则,细化了设计要求,并制定了17条近期建设步道的实施方案。最后,从五个维度建立了“步道体检”指标体系,定期评估,持续反馈规划方案。


图片2.jpg


附图2:山城步道空间结构图


图片3.jpg


附图3:山城步道(骨架型)空间布局


图片4.jpg


附图4:近期建设山城步道规划网络布局



三、规划特色与亮点



1、运用多种平台及工具,科学收集、分析各类数据。


结合卫星解译、数据比对、人工校正的方式,对可步行空间进行全域识别和空间分析。


借助高德地图、百度慧眼、KEEP、flickr等国内外信息平台,抓取人口密度、网红打卡、跑步健身、公共设施等空间分布大数据,对步道的选线、功能、吸引力等进行科学分析。检索了穷游、知网、马蜂窝等网络信息,分析了市民与游客对山城步道的网络认知、挖掘了步道的文化内涵。


同时,开发了“走进山城步道”小程序,运用了路见APP,征集了网络意见,收集了现场信息。





图片5.jpg


附图5:城区网红打卡、拍照、跑步健身线路热点图


2、分类型提指引,建立标准并突出特色。


根据三种类型步道不同的资源禀赋和现状问题,分类提出19个方面、69个子项的规划指引,明确规划要点与设计方法,充分体现山地特色,包括:



利用山地城市的坡坎崖壁、建筑内外空间以及轨道站点等,形成独具特色的立体步道;


针对山城步行空间较平原城市更易迷路的特点,重点强调了清晰、统一的标识系统布局要求;


应对重庆夏季炎热的气候特征,通过改造防空洞、串联地下空间、增加遮蔽设施等,建设山城“凉道”;


结合步道建设,带动沿线功能活化,通过边角地整治增加沿线社区文化体育公园,通过建筑改造增加步道驿站、公服设施、便民商业设施、民宿休闲设施等,建设巴渝传统、文化创意等主题的特色街巷;


优化部分跨江大桥步行功能,提升桥梁景观艺术效果,展示重庆“桥都”风采;


引导部分高架滨江路下的消极空间向积极空间转化,建成重庆特有的“低线公园”等。




3、分线路定导则,强化近期实施及长期管控。


对60条山城步道分线路制定规划导则,提出管控要求,便于长远管理:在步道交通方面,提出打通断点、新建步道、提升现状步道、接驳公共交通和特色交通、建设步道入口等要求;


在配套设施方面,对步道驿站、标识设施、环卫设施、安全设施、照明设施、其他环境设施提出具体要求;


在沿线功能方面,明确新增、提升文化功能、文创功能、公共服务功能、旅游服务功能、凉道功能等的区域和要求;


在景观体系方面,提出眺望系统、区域地标、公园绿地、特色景点的建设提升要求;


在历史文化方面,保护利用沿线的三层五类历史文化资源;在沿线风貌方面,明确风貌主题,提出风貌协调要求。


图片7.jpg

附图7:环城墙步道规划导则


对17条近期建设步道,明确设计条件,分支线或分段形成建设项目库,明确各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、完成时序、实施类型等,便于近期建设实施。


4、系统性开展工作,全方位塑造山城步道特色品牌。


按照规划、谋划、策划、计划的工作思路,开展“五个一”的系列工作,保障规、建、管、运营一体化开展。一个规划,以专项规划为引领,结合其他工作的开展,保障山城步道空间规划的落地实施;


一套标准,包括山城步道规划设计导则及山城步道建设工程技术标准,规范规划、建设工作;


一个产品策划,形成《重庆市主城区山城步道品牌打造总体策划》,对步道的视觉识别系统、产品体验、品牌孵化等内容形成策划方案;一套实施机制,印发《重庆市主城区“山城步道”建设实施方案》,对17条近期建设步道明确实施时间、责任出体和主要内容,并建立市、区两级的实施管理机制;


一批示范项,对半山崖线步道、江北城步道等示范项目,形成详细设计方法和经济技术方案。


图片9.jpg

附图9:“五个一系列工作” 示意


5、建立指标体系,进行定期评估,持续反馈规划方案。


从步道空间、公共生活、便捷出行、经济业态、文化环境五个维度29个子项建立指标评估体系,对已实施的山城步道进行定期体检定量评估,并将数据纳入重庆市规划实施评估与城市运行监测平台。


6、重视步道科普,加强公众参与,增强民众获得感。



举办


举办了10次“步行看重庆.走进山城步道”系列公益徒步活动,其中街巷步道7次,滨江步道1次,山林步道2次,共有约955名市民报名,约620名市民参与活动;



开展


开展了2019年重庆市科技活动周山城步道科普主题活动,由规划师带队,引领市民体验步道;



组织


组织了“山城步道.我行我摄”摄影比赛,收到市民投稿205幅/组,评选优秀照片65幅,进行了线下颁奖活动暨摄影讲座分享;



制作


制作了《重庆山城步道公众体验指南》宣传小册,成为公众游玩步道的“口袋书”;



拍摄


拍摄了3条山城步道VLOG,通过网络平台推广传播;制作了H5手绘地图,在《重庆日报》上进行发布;



录制


录制了“规划师带你逛步道”的系列纪录片,在《重庆卫视第一眼》节目上播出。同时,创作山城步道漫画地图、景点徽章、路书等系列文创产品。




图片11-1.png

图片11-2.png

图片11-3.png

图片11-4.png
附图11:山城步道系列活动照片


图片12.jpg


附图12:山城步道公众体验指南


图片13.png


附图13:山城步道H5手绘地图



四、规划成效与实施情



重庆实施山城步道建设,形成“步行+山水文化资源”、行+轨道”或者“步行+公共交通”的特色立体交通网络,既可以缓解机动车交通压力,解决民生问题,倡导“绿色、约”的社会风尚,又可以彰显重庆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。


1、实施高效推进:截止今年7月,17条近期步道已开工建设12条,基本建成约136公里,其中环城墙步道、沙磁步道等已建设完成,南滨步道、两江三桥步道等正在抓紧建设,重钢步道、盘溪河步道、鸿恩步道今年将陆续开建。


图片14.jpg


附图14:近期实施效果


2、学术影响渐增:规划作为重庆市重大项目,在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年会、全国规划院长会、城市更新年会等重要学术会议上作了一系列的主题汇报及展览。


图片15.jpg

附图15:学术会议交流


3、社会反响强烈: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,受到了广泛关注,得到了新华社、人民日报等中央和重庆日报、华龙网等地方媒体的广泛报道。


2019年4月,新华社刊登《重庆山城步道:徜徉在绿水青山间的乡愁记忆》、经济日报刊登《重庆山城步道有风景看有故事讲》,2019年10月人民日报刊登文章《山城步道,传承时空记忆》,介绍了步道规划内容;


2020年端午,央视新闻频道《美丽中国我的家》专题节目对半山崖线步道“虎头岩”段进行了直播。中央媒体和地方各类媒体相关宣传报道共计30余篇,宣传效果显著。


图片16.png

图片17.png

图片18.jpg

图片19.jpg

附图16:中央、地方媒体的系列报道




Copyright  ©  2020 版权所有: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沪ICP备20007340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