资讯

n/e/w/s

空间视野|滩涂上的宏图 ——黄浦滨江空间的变迁故事

发表时间:2021-08-11

“黄浦江”之名源自战国楚令尹黄歇疏浚治理沼泽地断头河的故事,人们为纪念黄歇功绩,称这条江为黄浦,后来黄歇被封为春申君,因此又称春申江。

在宋代时由黄浦、上海浦、下海浦分别汇入吴淞江,后经人工疏浚,经吴淞口汇入长江。以前,吴淞江是主流河道,黄浦是支流,“江浦合流”后,黄浦成了主流河道,而吴淞江成了黄浦的支流。


611396eb9d31f.jpg

清代中叶近县城东门、南门外的滩涂逐步开发为码头、仓库,至近代,黄浦江两岸商贾云集、工厂林立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611396edde55a.jpg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早期的外滩.jpg

小知识:


外滩(外黄浦):陆家浜至苏州河河口这段黄浦江的滩涂。早期的外滩建筑沿着临江大道西侧建造,由于急于求成,图纸都是从国外翻版过来。建筑体量不大,楼高不超过三层。20世纪初各国洋行鳞次栉比,外滩建筑群雏形出现。


苏州河:吴淞江在上海市区的一段河道。



然而,近代的上海城市并没有沿黄浦江两岸发展,而主要是沿苏州河两岸发展。直至2002年,中国取得了第41届世界博览会举办权后,南浦大桥与卢浦大桥的黄浦江两岸5.28平方公里被列为上海世博会园区,黄浦江两岸才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。随着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的同时,后滩湿地也显露出来。

世博后,这块城市内罕见的天然湿地除了辟为湿地公园外,还发展成为总部商务和高端会展区域。

611396f082ea9.jpg
世博园区

随着上海“四个中心”发展目标的确立,上海市政府将生产岸线逐步转换为生活岸线,还江于民,还景于民,重塑两岸功能。沿岸生产企业的身影渐渐退出黄浦江,黄浦江从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时期。

至2017年底,上海实现了浦江两岸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的贯通,黄浦江两岸的公共空间真正实现了开放。而后,“一江一河”的建设规划,再一次将黄浦江沿岸定位为国际大都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,并在黄浦江沿岸形成“三段两核心”的功能结构。即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为核心段,徐浦大桥至闵浦二桥为上游段,吴淞口至杨浦大桥为下游段,以“外滩·陆家嘴·北外滩地区”、“世博·前滩·徐汇滨江”地区为核心,进一步集聚金融、贸易、航运、创新、文化等全球级城市功能。

随着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的开放,原滨水空间大量的工业设施、厂房等带有明显工业时代特征的遗产,逐渐暴露于公共空间,利用好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工业遗产资源,使之成为城市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,延续好城市发展的文脉,提高空间品质,是近年来上海市政府不断推进的目标。


611396f16f972.jpg
611396f136ee4.png
位于杨浦滨江的杨树浦电厂 (现杨树浦电厂遗迹公园)

611396f0415f5.jpg
位于杨浦滨江的上海十七棉纺织厂
(现上海国际时尚中心)     

611396f23d509.jpg
位于徐汇滨江的原工业遗迹
(现西岸艺术中心,亚洲最大规模艺术区) 

611396ee5845c.jpg
位于徐汇滨江的龙华机场飞机跑道遗址
(现跑道公园)

611396ef9bfaf.jpg
徐汇滨江的上海飞机制造厂机库旧址
(现余德耀美术馆)

611396ed8c15b.jpg
位于浦东滨江的1862老船厂
(现1862时尚艺术中心)

611396ef303b3.jpg
浦东滨江鸟瞰

纵观全球世界级城市,绝大多数都傍水而起,因水而兴。黄浦江,上海的母亲河,在千百年来的风云变幻中静静流淌、形成一条具有浓厚海派特色的文化长河,她见证着上海的成长与发展,也记录着城市前进的步伐。


部分图片来自上海发布,其他图文版权归原作者




Copyright  ©  2020 版权所有:上海空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沪ICP备20007340号-1